订阅方式
●关注中国皮革微信,即可进入微店订阅。 ●订阅热线:010-64337758 ●订阅QQ:729121769 ●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330
涂饰材料会造成皮革表面燃烧,引起更大火焰。本文将制备的一种阻燃水性聚氨酯应用于皮革阻燃测试,通过垂直燃烧、极限氧指数、扫描电镜、X射线光谱等测试发现,在中涂步骤加入90份数的2%DOPOs-HGB-WPU,处理过的皮革氧指数可达到23.4%,垂直燃烧可到V-0级别;结合皮革拉伸强度和耐磨耗的基本性能指标,表明制备的协同阻燃剂在保持皮革基本性能的同时,阻燃性能也能大幅提高,达到美国标准的V-0级别。
采用分子设计方法制备了氮-磷-铝协同阻燃材料,并作为填料,通过阻燃赋性工艺引入皮胶原纤维之间,得到阻燃性能优良的阻燃功能皮革,并通过FTIR、~1H NMR、SEM、XPS、TG和DTG进行了表征。FTIR和~1H NMR表明已引入了目标结构,SEM、EDS和XPS表明阻燃填料已引入到皮革的胶原纤维束之间;TG和DTG表明,阻燃填料的添加量越大,皮革的热分解温度越高,残留率也越大;阻燃测试结果表明,引入氮-磷-铝阻燃剂后,皮革具有较好的阻燃性,不燃烧,离开火焰后极易熄灭,不续燃;燃烧距离几乎为零,基本无质量损失,阻燃等级可达到UL 94 V-0,极限氧指数可达到35.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推进“十四五”发展进程中始终要注重绿色转型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积极倡导低碳绿色消费,积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形势,深入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以我国皮革产业为研究对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深度分析皮革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产品生产、经营模式、制造工艺、经营方式等角度入手来探讨现代化皮革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出路。
本文简要介绍了真假皮革常用的鉴别方法,以6种动物皮革为试验材料,对于皮革外观形态进行观察并分析显微镜下皮革粒面结构及横截面的结构特征,为6种动物皮革种类鉴别提供参考。
由于鳄鱼皮具有骨骼架构等特点,鳄鱼皮革加工对技术要求苛刻。近几十年,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对鳄鱼皮制革加工的技术进行了不断探索。本文阐述了鳄鱼皮的特点,并重点对鳄鱼皮制革工艺在无铬鞣制、涂饰、加工和其他方向上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针对传统CCD皮革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应用算法成像视场小、无法进行大幅皮革检测等问题,以CCD系统为基础融入改进Faster R-CNN算法对原有的数学算法进行优化,并以整张牛革为检测对象对优化以后的缺陷检测系统检测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有检测系统基础上应用改进后的Faster R-CNN算法不仅实现了大幅皮革的缺陷检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检测精度和效率。
为分析皮革在自然条件下的甲醛释放行为,本文构建了一种皮革甲醛释放行为数学模型。该模型认为影响皮革在空气中甲醛释放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温度、相对湿度、承载率等。通过试验方式对该数学模型表征的一般规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温度、相对湿度的提升可以显著增强皮革向外释放甲醛的程度,而换气率的提升可以显著抑制皮革中甲醛的释放,这与该数学模型的表述一致。
通过正交法优化牦牛皮酶法脱毛工艺,并分析其对食用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添加比例、酶液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4个影响因素;以脱毛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法优化酶法脱毛工艺;通过对比酶法脱毛与物理脱毛的牦牛皮之间色差、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蒸煮损失率等指标的差异,分析酶法脱毛对牦牛皮食用品质的影响。得到的最佳脱毛工艺为:中性蛋白酶∶糖化酶=2∶3,酶液浓度4 000 U/mL,酶解温度45℃,酶解时长7 h,酶解pH值为6.5~7.5。此条件下,牦牛皮脱毛率为(98.43±0.02)%;经最佳脱毛工艺处理,牦牛皮蒸煮损失率由(7.81±0.5)%升至(28.54±0.7)%,硬度、弹性、胶黏性、咀嚼性均有所减低,嫩度有所提高。本研究为牦牛皮生产加工企业提供一项高效的牦牛皮脱毛工艺,为食用牦牛皮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由于中国牛皮数量有限,饲养方式不同,牛皮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需要从国外进口优质原料皮。现阶段,外贸环境正发生着新变化,大数据、AI、5G等新技术,给皮革市场的交易带来冲击。掌握新环境下的新兴技术,有利于皮革行业的长期发展。本文对数字经济进行介绍,并结合皮革行业实际生产,研究数据经济对皮革外贸的影响,为行业寻找创新方向,有助于皮革行业的技术升级,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国家环保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各类化工企业的污水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循环冷却水系统中使用的缓蚀阻垢剂必须不断更新,从传统的高磷配方向低磷、无磷配方发展,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为了解决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的腐蚀和结垢等问题,本文筛选了循环水用缓蚀剂、阻垢剂,系统地研究了缓蚀阻垢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合成环保型高效复合缓蚀阻垢剂,优化了其配方,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缓蚀阻垢剂的最佳配方为正硅酸钠50 mg/L、亚硫酸钠20 mg/L、柠檬酸钠30 mg/L、钼酸钠50 mg/L、聚环氧琥珀酸10 mg/L、聚天冬氨酸8 mg/L和聚丙烯酸钠8 mg/L。其腐蚀速率为0.006 3 mm/a,缓蚀率为99.72%,阻垢率为98.60%。其缓蚀阻垢性能优异,且无磷对环境友好。
皮革产业形成的固废含有部分对环境、人体等存在一定负面影响的物质,这类固废的运输方式极为关键。本文构建了一种基本的皮革产业固废运输路径模型,通过引入混合遗传算法对该模型中的皮革产业固废运输路径进行优化,以案例的形式对这一模型的可行性进行验证,旨在为皮革产业废弃物的运输工作提供借鉴。
分析了《固废法》中关于制革危废的基本内容及豁免条件,并结合含铬危废的特点,对企业委托处置和自行资源化利用等方式进行了横向比较,阐述了制革危废资源化利用技术的新发展方向,为企业更好地了解制革行业环保政策和技术路径进行前期铺垫。
研究不同因素对青少年足底压力分布及步态的影响,为青少年不良步姿矫正、初步临床疾病诊断与预防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第二代自主研制的步态分析系统,分析足弓形态、性别、体重、体脂率等影响因素,采集60名受试者足底压力、压强峰值,并进行统计对比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扁平足与高弓足在足跟、第1~5跖骨区域相比于正常足有明显差异;男女之间除第1跖骨外其它区域无明显差异;体重与体脂率对于前足、后足压力值分别呈现正相关与负相关,且体脂率超标者的足跟内侧压力小于正常组,足跟外侧大于正常组。研究表明,足弓形态、体重、体脂率是影响足底压力的主要因素,诊断和治疗不良足弓形态,控制体重及体脂率,是改善足底压力分布、不良步态的关键因素。
耐磨性能是鞋底功能项目的重要指标,不仅决定成鞋的耐穿性,还会影响鞋的防滑性能。本文采用国家标准GB/T 3903.2《鞋类整鞋试验方法 耐磨性能》进行外底耐磨试验,通过正交试验进行外底耐磨性能试验研究,考察了各因素对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力对磨痕长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分析测试时间20 min和转数3 820转对磨痕长度的影响,为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数据支持。
直播售货作为鞋类产品的新零售模式,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各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频发。直播可以通过“人”的展示带来流量,但最终还是需要“货”的品质让消费者安心消费。鞋类直播售货的供应链由多种主体构成,有效的质量管理活动需要由上下游各主体联合开展。本文通过对鞋类直播投诉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定位鞋类产品直播售货活动中的关键问题,通过问题分析梳理鞋类直播售货质量控制关键要素,搭建鞋类直播售货质量管理模型。
足球运动深受世界各地的欢迎,极具影响力与感染力。其激烈的对抗性明确要求足球装备与场地必须符合运动生物力学特征。足球鞋作为足球运动的主要装备,在不同场地需选用不同类型的足球鞋,以减少损伤。其中,作为与场地直接接触的部分,鞋钉应就不同场地需求具备相应的生物力学变化特征;作为保障运动员舒适性的鞋面材质、鞋底、质量与设计等因素均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因此,为满足足球鞋的功能性需求,在确保运动员技术动作充分表现的同时避免一定的运动损伤,本文以运动生物力学特征为载体从鞋钉、鞋面、场地等影响因素视角对足球鞋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鞋类企业实验室出具检测报告的水平与质量,是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与管理体系先进性的体现,决定了产品是否满足标准要求及能否顺利进入下一生产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和形象。检测报告审核是确保报告水平与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研究了鞋类企业实验室报告审核人员需具备的能力要求,以及报告审核的工作流程及关键举措要点,并对此进行阐述。
为分析篮球运动鞋鞋帮高度对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足踝处的影响,选择20名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男性篮球爱好者分别穿着高、低帮篮球鞋进行篮球运动中最常见的45°侧切变向动作,在研究对象运动过程中使用红外动作捕捉系统等对其足踝处的生物力学特征参数进行搜集。结果表明:高帮篮球鞋能够明显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研究对象在45°侧切变向时的最大踝内翻角、最大踝内翻速度等,可以明显提升研究对象足踝部分稳定性。
供应链优化对制鞋行业具有重要影响。数字化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同时也为企业的供应链优化提供了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化与供应链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制鞋行业的发展现状,阐述现阶段制鞋行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供应链优化的意义。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制鞋企业如何结合数字化发展进行供应链优化的建议,为我国制鞋企业的供应链建设提供借鉴。
为总结慢跑状态下影响运动鞋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归纳并量化了21项可能影响人体感知运动鞋舒适性的指标;以20位具有长期慢跑经验的青年男性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穿着运动鞋时的鞋楦合脚性等指标进行测试,结合其慢跑过程中的足底压力特征等指标得到影响慢跑状态下人体感知运动鞋舒适性的指标权重排序。结果表明,前足合脚性、鞋内温度变化及鞋内湿度变化3项是决定运动鞋慢跑状态感知舒适性的最主要指标。
由于透湿性能差,合成革在体育器材领域的应用受限。水性聚氨酯涂层作为合成革主要构成部分,其结构与性能是其透湿性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为优化体育器材用合成革水性聚氨酯涂层性能,本文以水性聚氨酯为聚合物,掺入N-异丙基丙烯酰胺与交联剂,基于共混改性法制成了体育器材用合成革水性聚氨酯涂层,并进一步测试表征了其性能。结果表明,体育器材用合成革水性聚氨酯涂层透湿性与亲水性良好,温敏性显著,回弹性与耐磨性较好,力学性能优异,且高度契合绿色环保理念。
为有效解决体育领域用超细纤维合成革染色面临的深染色性差、染色牢度低、染色不透彻且不均匀,以及其中微生物引发的细菌繁殖与生长等问题,避免超细纤维合成革多重性能降低与使用价值丧失,对其染色性能与抗菌性能进行针对性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本文通过简单介绍超细纤维合成革染料与抗菌剂,进一步对体育领域用超细纤维合成革染色性能与抗菌性能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为赋予超细纤维合成革优异的染色性能与抗菌性能提供参考。
为进一步提高皮革服装的销售预测精度,结合传统BP神经网络在自适应和学习方面的优势,提出一种模拟退火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的皮革服装销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模拟退火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只需迭代14次即达到稳定,同时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的皮革服装销量预测精度要明显高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由此可以证明,本文改进的BP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箱包产业正处于新时代的转型期,箱包高端人才紧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越来越多的艺术类高校开设了箱包皮具类专业。专业中的“箱包样板与工艺”课程,是系统讲解箱包结构、样板和工艺制作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将二维平面设计图转化成三维立体包型的重要实践性课程。本文针对箱包设计专业中,样板与工艺课程建立的目的、课程设置,及箱包设计专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为相关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水拓艺术体现出夸张鲜艳、用色饱满的色彩特色,其蜿蜒自然、生动奇妙的肌理特色,张弛有度、富于节奏的韵律特色,对于提升现代手工皮具设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把握基于水拓艺术的现代手工皮具设计流程的基础上,重点从图案创新、风格创新、手法创新3个方面探讨了实践策略,从而更好地彰显现代手工皮具设计的“内容美”“气质美”和“组合美”。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赋有哲学内涵。美学思想强调器物功能性及艺术性的和谐统一。鞋服产品是兼具实用性及欣赏性的重要代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其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体现。本文介绍了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及其对鞋服设计的影响,汇总分析了中国美学思想在鞋服纹样及款式设计中的价值体现和运用案例,对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鞋服设计中的未来应用做出展望,为鞋服产品凸显设计美感及文化内涵提供理论借鉴。
为了促进箱包产业向高端时尚品牌化方向发展,本文从面料图案出发,探讨当代箱包的设计思路。从面料图案对人产生的视觉和心理效应两方面论述了图案设计在箱包面料中的重要性;从构成形式、工艺技术、形成原因3个维度,结合案例分析面料图案在箱包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从色彩创新与设计表现技法两个角度提出面料图案设计的相关建议,为时尚箱包设计师提供参考。
随着中国元素的风行,少数民族图腾元素在服饰、皮革类制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皮革制品中加入少数民族元素更能彰显出设计特色和品牌个性。本文从少数民族图腾元素的范围以及少数民族图腾元素如何体现在皮革类制品中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能拓展现代皮革制品的设计思路,同时促进图腾文化的兴盛。
绿色供应链具有节能、低污染、环保等特点,符合我国环保型社会的构建要求。本文以鞋服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鞋服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含义及特点,分析了我国鞋服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并针对管理问题提出优化性绿色供应链构建策略,助力鞋服企业确保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环境效益。
虚拟现实技术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具有沉浸化、互动性的优势。设计师能够通过图案等视觉模拟的方式提升产品的设计效果。我国传统的箱包图案印染对手工的依赖性强,难以实现批量化、标准化生产。本文在虚拟现实技术与箱包图案印染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箱包手工印染图案设计的优势和应用流程,并提出了优化策略,实现箱包手工印染图案的精细化及标准化生产,助推箱包手工印染工艺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
民间工艺美术创作扎根乡村文化,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涉及编织、剪纸、雕刻、陶艺、彩塑等多种传统技艺。本文着重从工艺技术和美术创作两个方面分析民间工艺美术在皮革制品中的应用和创新,挖掘民间工艺美术对皮革制品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借鉴元素,以期为皮革制品在工艺制作和艺术创作上提供新方式和新思路,驱动皮革制品不断创新升级,为皮革制品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