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革

专题研究·检测

  • 皮革中醛类化合物的3D-QSAR研究

    董伟;何健锋;温演庆;罗杨;黄旭;李东;何有节;

    对皮革、制鞋行业中常用的醛类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效应(3D-QSAR)分析和毒性预测。选用了25种脂肪族醛类化合物及其毒性数据,采用比较分子场方法 CoMFA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方法 CoMSIA研究其构效关系,构建了CoMFA和CoMSIA模型。在CoMFA模型中,非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平方r2=0.97,交叉验证的相关系数平方q2=0.503;在CoMSIA模型中,r2=0.916,q2=0.512,表明2个模型的拟合能力均较好,具有良好的毒性预测能力。

    2013年23期 v.42;No.66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CNAS“皮革中重金属”能力验证计划结果分析

    赵洋;田玲;葛曼丽;黄志丁;王亚萍;

    阐述了CNAS T0706"皮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过程,包括方案设计、样品描述、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结果分析等,并对问题和不满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参加实验室提高该项目检测能力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2013年23期 v.42;No.665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理论探讨·试验研究

  • 聚乙二醇修饰Ⅰ型胶原后对其结构、性能的影响

    薛媛;刘新华;琚海燕;但年华;但卫华;

    采用聚乙二醇(PEG)对Ⅰ型胶原进行了修饰,并采用红外、DSC、AFM、反应度、溶胀比以及吸水率,对修饰后I型胶原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红外光谱显示Ⅰ型胶原与PEG基本上为氢键结合;通过DSC试验发现随着PEG用量的增加,其变性温度先下降后上升,且PEG修饰I型胶原后的变性温度低于纯Ⅰ型胶原的变性温度;同时随着PEG用量的增加,其自由氨基数逐渐降低,反应度逐渐增加,吸水率逐渐降低;通过溶胀比试验发现Ⅰ型胶原经PEG修饰后其结构更加稳定,使得溶胀比降低;原子力显微镜的结果显示,经PEG修饰后,Ⅰ型胶原-PEG复合海绵上出现了很多的孔,且随着PEG用量的增加,孔分布得更加均匀密集。这说明了PEG与I型胶原的相容性较好,且PEG是一种优良的致孔剂。

    2013年23期 v.42;No.665 10-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具有脱毛性能的角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刘彦;陈倩;刘建泽;

    取制革厂下水道出口处带有腐烂的动物毛的泥土,在适宜角蛋白酶产生菌的培养基富集培养,得到37株菌。经过固体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复筛,最后从含有腐烂动物毛发的泥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角蛋白酶活性的菌株,命名为K20。经过革兰氏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发现该菌呈杆状,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经l6SrD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K20菌产生的角蛋白酶用于猪、牛和羊皮脱毛,结果显示该酶具有脱毛活性,且羊皮的脱毛效果较好。

    2013年23期 v.42;No.665 15-1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化工材料

  • 环保高性能KEMIRA TANFORTM T系列鞣剂的性能与应用

    强西怀;陈苗苗;史稼斌;陈治军;张善吉;

    详细介绍了芬兰Kemira公司最新研制生产的TANFORTMT系列鞣剂的化学性质、鞣制工艺和鞣制特性。这种T鞣剂的鞣制机理和操作方法与铬鞣相似,鞣制的白湿革收缩温度高、强度好、耐光性极佳,对常规复鞣剂、染料和加脂剂等阴离子材料的亲和性优异,皮坯粒面紧实平滑,填充性强,可以减少对复鞣填充的依赖性,显示出良好的生态性和环境友好性。经过推广和试验,认为该鞣剂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型无铬鞣剂,且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3年23期 v.42;No.665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化工材料·染料技术

  • 皮革棕TG生产合成

    宋内理;

    <正>1染料结构与性能(1)结构式(2)分子式:C18H12N5O8NaS。(3)分子质量:481。(4)染料结构属性:双偶氮金属鉻合染料。(5)物化性质:外观黑褐色均匀粉末。(6)产品用途:主要用于皮革染色。2制法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与间苯二酚偶合;2-氨基-4-硝基苯酚重氮化,2次偶合后再金属络合而成。3工艺流程(1)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在反应缸中加水800L,控制温度20℃左右,加入对氨基苯磺酸190kg,搅拌溶解均匀,加入纯碱水调介质pH=7合成钠盐(58kg纯碱,配成40%纯碱溶液),搅拌40min,加

    2013年23期 v.42;No.665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环境保护

  • 氧化锰/AT复合吸附材料去除废水中硫化物的研究

    苏帝翰;王春华;周加境;林炜;

    通过浸渍、沉淀、煅烧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锰/AT复合材料,并通过SEM对其结构进行了观察,表明氧化锰负载在凹凸棒土表面。研究了氧化锰/AT复合材料的煅烧温度、锰的负载量以及用量对硫化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0~300℃内,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硫化物的去除率有所提高;当煅烧温度超过300℃,去除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有所降低。在处理硫离子浓度为450mg/L的硫化钠模拟废水时,氧化锰/AT复合材料的用量选择为m(5%Mn-AT)/m(Na2S)=4.7(g/g)时,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2013年23期 v.42;No.66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非天然革

  • 合成革用水性聚氨酯的基本构-效关系研究(Ⅱ)——软而不粘

    宁继鑫;范浩军;陈意;刘世勇;李成祥;王伟;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聚醚(酯)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主要原料,以原位生成的纳米SiO2作为防粘材料,获得了一种纳米SiO2原位杂化的水性聚氨酯,并对其力学性能、粒径、表面形貌、动态力学性能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酯醚共聚二元醇作为软段,以摩尔比n(TDI)∶n(HDI)=3∶1作为硬段,正硅酸乙酯用量为聚氨酯固含量的1%,可得到低模量、高弹性、软而不粘的水性聚氨酯;纳米SiO2改性,在聚氨酯大分子链间引入了疏水的、柔性的交联结构,其模量和弹性基本不变,防粘性得到明显改善,满足服装等软革面层树脂软而不粘的应用要求。

    2013年23期 v.42;No.66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综述

  • 三价铬的安全性研究综述

    陈杰;杨承杰;刘海腾;李晓星;

    从毒理学研究角度对国内外关于三价铬安全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2013年23期 v.42;No.665 34-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清洁化铬鞣技术的进展

    罗建勋;李书卿;王亚平;

    针对制革行业中铬鞣过程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就高吸收铬鞣及少铬鞣制技术方法的研究成果及生产实施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特别是就当前无铬鞣材料的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指出"软化裸皮—无盐免浸酸无铬鞣(白湿革)—少铬鞣"技术,将会成为清洁化铬鞣技术的工业化发展方向,将成为明显减少铬用量及降低废铬液中Cr2O3、氯化物等含量的方法,并将促进制革行业的清洁化鞣制及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2013年23期 v.42;No.665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皮革电性能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刘苏锐;董伟;吴孟茹;杨璐铭;

    介绍了皮革的构造及其电性能情况;概括了皮革等电点和皮革介电性能、导电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皮革电化学染色、防静电皮革和电导率法提取明胶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提出了将皮革电性能应用于皮革制品材质鉴定的新理念,拓展了皮革电性能可能的应用方向。

    2013年23期 v.42;No.66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总目次

行业·关注

  • 直面生存困境 探寻转变驱动力——2013中国皮革业发展论坛至诚绽放

    陈国平;曹慧;

    <正>中国皮革行业如何在日趋紧张的市场环境中转型升级,谋求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牵动着每一个业内人士的心。作为行业对话、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和年度盛会,由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国家皮革和制鞋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中国皮革》杂志社协承办,天津胜达染料有限公司赞助的"2013中国皮革业发展论坛"于2013年11月7-9日在天津市成功召开。本次论坛以"生存·转变"为主题,以"力促产业进步,共谋行业发展"为导向,汇聚政府官员、行业巨擘、业界精英、专家、学者,与中国皮革行业的各位同仁一起探寻行业的发展大计。

    2013年23期 v.42;No.665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 环保部官员谈制革企业环保核查

    周奇;

    就制革行业目前在环保方面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综合处周奇向参会代表做了题为"制革企业环保核查及相关政策解读"的主题演讲,其中就制革行业环保核查的依据、范围、时段、核查程序、核查内容,常见问题和整改要求、监督管理及联动措施,做了相应的诠释。

    2013年23期 v.42;No.665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潮流·趋势

科技经纬

  • 寿域连大地 亭台柱中天——专栏采访栾寿亭教授级高工

    温祖谋;

    <正>人物小传栾寿亭,男,1949年7月出生于辽宁省丹东市,汉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九三学社社员。专业背景:精细化工与工程;从事专业:皮革化工产品研发,科技管理与信息。1976年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原天津轻工业学院)化工系。曾任大连化工局技术员、科员,局电视大学讲师,任教化工工艺、化工原理。曾任丹东轻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皮革与化工》杂志主编、顾问。先后参与、主持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全部通过科技成果和成果投产鉴定,分别获轻工业部、省级、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四等奖2项。迄今曾在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美国《化学文摘》(CA)等国际期刊摘录或选登。曾任九三学社市委委员、中国轻工学会会员、中国皮革学会理事、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第一、二届委员、香港新华通讯出版社特约技术顾问《;中国皮革》、《中国皮革信息报》、《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3年23期 v.42;No.665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业界动态

  • 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黄锦玲;温茂凤;

    <正>11月2日,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在洪山文创园正式揭牌成立。晋江市领导陈荣法、刘文儒、王茂泉,中国轻工集团董事长陈鄂生,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院长杨承杰等,共同为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揭牌。据悉,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晋江)有限公司(下称"晋江公司")是应晋江市委市政府及当地企业邀请,由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和晋江8家制鞋制革及相关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这8家企业分别为:圣弗莱(福建)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喜得龙(中国)有限公司、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峰安皮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3年23期 v.42;No.665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原皮信息

  • 美国原料皮市场报告

    <正>(2013年11月15日)重磅德州阉牛皮价格上涨1.00美元本周,德州阉牛皮整体交易量有限,交易的牛皮大部分为64~68磅。打包厂供应的牛皮数量有限,质量大部分为74磅及以上质量的超级重磅牛皮。本周初,德州阉牛皮价格为101.00美元/张,与上周最高点持平,临近周末上涨到102.00美元/张(64/68磅)。68/70磅的德州阉牛皮牛皮售价为104.00美元/张,78/80磅的德州阉牛皮有一笔交易以114.00美元/张达成。环太平洋地区,大部分德州阉牛皮交易价格在108.00~109.00美元/张(C&F)之间。德州阉蓝湿牛革预售情况良好,本周基本没有供应。

    2013年23期 v.42;No.665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中国市场优秀品牌

  • 投稿须知

    <正>《中国皮革》自1972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40个春秋,刊物由原来的《皮革科技动态》改名为《中国皮革》,从黑白铅字版发展到兼容黑白彩色电子版,涉及的内容包含皮革行业的各个方面。刊物的变化既反映了其质量的提高、影响范围的扩大,也反映了中国皮革行业这些年来的变迁。多年来,承蒙行业各界人士对《中国皮革》的大力支持,才使得她有了今天的发展规模,今后还需要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为了保证《中国皮革》的质量及与世界标准接轨,也为了保证来稿及时准确地刊登出来,从而为行业

    2013年23期 v.42;No.665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2013中国皮革业发展论坛至诚绽放 我们在一起

    <正>以"生存·转变"为主题,以"力促产业进步,共谋行业发展"为导向,汇聚政府官员、行业巨擘、业界精英、专家、学者,与中国皮革行业的各位同仁一起探寻行业的发展大计。与会代表共聚一堂,在美丽的胜达之夜举起酒杯,庆祝2013中国皮革业发展论坛的圆满召开。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的精彩瞬间,在一起的温暖时刻,在一起共祝中国皮革业更加辉煌。

    2013年23期 v.42;No.665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4K]
  • 《中国皮革》杂志社与JSLTC合作

    <正>从2013年1月1日起,《中国皮革》杂志社与英国JSLTC(Journal of Society of Leather Technologists and Chemists,SCI收录期刊)开展全面合作。《中国皮革》杂志社作为JSLTC中国总代理负责其在中国境内的所有事宜,中国作者投往JSLTC杂志的所有稿件,由《中国皮革》杂志社负责接收并进行初审、筛选及定稿。投稿邮箱:jsltc-china@leather365.com。特此通告!另附JSLTC投稿须知,请作者在投稿前认真阅读。投稿须知任何与皮革行业相关的论文都可以进行投稿,如:(1)皮革及相关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2)为皮革生产、检测等提供新的方法或手段;(3)在皮革科学、技术或相关领域里选择特定的方面进行回顾或论述。

    2013年23期 v.42;No.665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