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方式
●关注中国皮革微信,即可进入微店订阅。 ●订阅热线:010-64337758 ●订阅QQ:729121769 ●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330
从实际出发对复鞣和填充的工艺以多种方法的形式进行论述,并对各种复鞣和填充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加以说明和总结
合成了咪唑封端异氰酸酯类水性聚氨酯,对其助染填充复鞣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铬粉、DT-R788复鞣剂进行对比,考察了其对成革增厚率、收缩温度、助染性能、成革后各项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并对沿背脊线方向皮纤维和垂直于背脊线方向皮纤维的分散状况进行了SEM形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ARPU具有较好的鞣性、选择填充性和助染性能。
把几种野生的大家所熟悉的真菌接种到标准蓝湿革上,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这些真菌对蓝湿革所造成的损害。所选择的真菌来源于美国标准菌库,与那些鞣制过的蓝湿革所污染的菌种不同。把蓝湿革样本接种上所选择的菌种,同时把未接种菌种的蓝湿革作为空白试验,两者同时放置90d时间。革上生出的野生菌株用DNA序列分析方法进行鉴别。对接种和未接种真菌的蓝湿革进行微观观察,发现两者的粒面层和内部组织结构都没有任何差别,说明两者的胶原结构几乎没有受到菌类的侵害。但多种检测表明,接种真菌的蓝湿革与未接种的相比,脂肪含量大幅度下降。
在浸水和浸灰工序进行了使用化工材料和酶辅助的试验,以及只使用化工材料的传统试验。通过对皮中氯化物和脂肪的去除进行分析以及对SEM图像分析,得出:在浸水工序中,当变量为时间时,酶辅助试验的效果较好,而且,在脱毛工序中,酶的使用对脱毛更有效。在其他研究中,试验表明:利用酶的作用从皮革废弃物中去除铬,可以减少53.7%的残渣(质量分数)。使用绿脓假单胞菌进行废弃物处理可以减少初始铬含量的57.4%。所以说,生物技术可以在皮革生产中使用并有利于减少其对土壤和水的污染。
建立了一个基于L-M(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于骨胶初始黏度的预测。对涉及骨胶接枝改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如氢氧化钠用量、碱解时间、接枝共聚温度、环氧氯丙烷用量和接枝共聚时间等为考察对象,以初始黏度为指标,对16个试验样本进行了训练建模,并对2个测试样本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骨胶初始黏度预测值和试验值符合良好,相对误差小于2%。该方法可行有效,为快捷、经济地开发研制新的胶粘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手段。
采用热台显微镜法研究了皮胶原纤维的干热收缩性能,讨论了环境湿度及鞣制方法(包括甲醛鞣、戊二醛鞣、铬鞣)对其干热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湿度和鞣制方法对皮胶原纤维的干热收缩性能影响很大。随着环境湿度的增加,所研究的各种试样的干热收缩温度都存在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在环境湿度相同时,200℃以下,甲醛鞣皮胶原纤维的收缩率最低,铬鞣皮胶原纤维的收缩率最高。在200~280℃之间,铬鞣皮胶原纤维的收缩率最低。
系统介绍了水性聚氨酯的热性能、分散性、乳液稳定性、成膜性和耐水性能,并从结构上分析了影响这些宏观性能的因素,进一步阐明水性聚氨酯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特别针对水性聚氨酯的热点问题即改善其涂膜耐水性提出一些改性方法。
以乙二胺为核,与丙烯酸甲酯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了0.5G树状聚酰胺-胺(0.5代PAMAM),再与过量的乙二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制得1.0G产品。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了1.0GPAMAM的最佳反应条件:共沸剂正丁醇的加入量(以乙二胺的质量计)为3%;反应时间为22h;投料摩尔比为n(0.5GPAMAM):n(乙二胺)=1:16;反应温度为25℃。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图对所合成的1.0GPAM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端胺基PAMAM处理Cr(Ⅲ)的应用。
主要介绍了聚氨酯合成革工业的典型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产生的来源;从工艺替代、工艺优化、工艺改进和环境友好材料使用等角度,重点分析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污染物处理办法,为合成革的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提供借鉴作用。
建立了皮革中的二甲基甲酰胺残留量的测试方法。样品中的二甲基甲酰胺采用蒸馏水萃取,萃取液中的二甲基甲酰胺再经过三氯甲烷反萃取后进行GC-MS检测;色谱柱为DB-WAX;以分子离子峰m/z=73amu作为选择监测离子;确定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以及三氯甲烷反萃取的次数。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0%~10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8%之间,检测限为5mg/kg。该方法已经成功应用于皮革中二甲基甲酰胺残留量的测定。
综述了水性聚氨酯共聚改性和共混改性的最新几种复合改性技术的制备方法,重点研究了各复合改性方法的特点,说明改性后的产品在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其他特殊功能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改性水性聚氨酯在粘合剂、涂料、纺织、医药等行业中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指出了相应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优点,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正>2009年10月11-14日,由中国皮革协会承办的第30届国际皮革工艺师和化学家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ULTCS)大会,在中国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意大利,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土耳其,瑞士,西班牙、罗马尼亚、
人物小传汤克勇,男,1964年3月22日出生,河南孟州人,汉族。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背景:皮革化学与工程、化学纤维;研究方向:皮革及其中胶原的改性、结构、性能与应用,皮革化学品与胶原的相互作用机理,皮革化学品的分子设计、合成与应用。1987年于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制革专业本科毕业;1990年于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四川大学化学纤维专业获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郑州大学任教至今。其间,1993年晋升讲师,1997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2年破格晋升教授;2005年3月起,出任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2002年3月-2005年3月,受省委组织部派遣,作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洛阳市吉利区任副区长职务,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洛阳石油化工总厂任厂长助理职务。现系中国化学会会员、苏州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河南工业大学兼职教授。2008-2009年,在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化学与生化系作高访学者研究,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如皮革内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能(20174037)、皮革中胶原高分子材料的干热收缩与热降解机理研究(50473021)等、省厅级项目如皮革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环境因素对皮胶原结构与性能的影响(2009HASTTT015)等共12项。相继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现兼任中国皮革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皮革》编审、《皮革科学与工程》、《皮革与化工》、《西部皮革》编委,兼任《Journal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高分子学报》、《化工学报》等学术期刊的审稿人。曾获1999年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0年郑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郑州市优秀教师、2004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006年河南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等殊荣。
第30届IULTCS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采访了淄博大桓九宝恩皮革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刘向国,由于主要负责技术,所以我亲切的称他刘工。生在山东、长在山东的刘工有着典型北方男人的特质,个子虽然不高却很健壮,性格外向开朗,操着一口略带山东口音的普通话,待人亲切而随和,两个小时的采访在轻松的交谈过程中很快就过去了,更像是朋友间一次倾心愉快的聊天,而我这个倾听者却从中受益匪浅。刘工生于1972年,从23岁进入皮革行业至今已有14个年头,十几年中,刘工兢兢业业,在制革领域默默的辛勤耕耘着,用辛劳和汗水不断丰富着自己的人生阅历,完成了从一个刚出校门没有任何制革经验的青涩小伙,到大型制革企业技术总工的华美转身,而在这成功蜕变的背后,却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苦涩与艰辛。
<正>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2009年理事会暨鞋业分会换届大会圆满落幕2009年11月16日,四川省皮革行业协会2009年理事会暨鞋业分会换届大会在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省内皮化,制革、制鞋企业代表济济一堂。本次会议是在今年全省皮革行业处于大动荡,大调整时期,行业遭遇了严重的
<正>美国牛皮供大于求销售状况不容乐观美国经济形势令人喜忧参半,喜的是与去年10月份全美零售额下滑4.2%相比,今年10月美国经济指数上扬2.1%,企业开工率回升速度也有所加快;忧的是失业率依然居高不下。尽管继2季度企业开工率回升6.9%之后,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