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方式
●关注中国皮革微信,即可进入微店订阅。 ●订阅热线:010-64337758 ●订阅QQ:729121769 ●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发代号:2-330
介绍了大鲵皮制革的关键技术,包括粒面特别保护、网状层适度松散、脱脂等,并给出了大鲵皮软包袋革准备操作参考工艺。
介绍了反刍动物胃的组织结构和微观形态,并阐述了反刍动物胃革的加工方法,从浸水开始一直到鞣制、染色、涂饰,并列出了具体的加工工艺。该加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反刍动物胃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根据JALCA3篇论文中的数据,对成革的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和伸长率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数学分析。发现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存在正向线性关系,而抗张强度和伸长率存在负相关系。另一方面,同一张皮中,其中一个方向的抗张强度、伸长率的乘积,等于和它成直角方向的抗张强度与伸长率的乘积,抗张强度与伸长率的乘积可以用来表征成革的物理性能。
在皮革顶伸状态下蠕变性能研究中,采用2个单元的修正广义Kelvin模型,对不同载荷下的应变(ε)-时间(t)关系曲线进行了拟合,并用一元三次多项式拟合出了皮革在顶伸状态下的应变(ε)-负荷(F)关系曲线;采用补充数据的方法,拟合出应变(ε)-负荷(F)-时间(t)关系的三维曲面模型,并通过该模型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皮革的蠕变性能进行预测,可以计算出皮革在特定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参数。
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G)和聚乙二醇(PEG)混合作为软段,采用溶液预聚法制备了聚酯/聚醚混合型聚氨酯。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透湿率(WVP)、表面接触角、吸水率、力学性能,与聚酯型聚氨酯、聚醚型聚氨酯进行了比较探讨。试验结果表明:随着PEG分子质量的增大,混合型聚氨酯薄膜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湿率,还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制备氧化环糊精并对其进行结构分析,确定其分子式为C42H85O41。使用该氧化环糊精与FeSO4和THPS结合使用鞣制浸酸绵羊皮,测定鞣后坯革的收缩温度和干热变性温度来预测氧化环糊精的鞣性,推测原位结合鞣的机理。试验发现:氧化环糊精单独鞣制效果不好,但是与FeSO4、THPS结合使用时坯革收缩温度可达90℃以上,且先FeSO4鞣后THPS、氧化环糊精处理对胶原的稳定性提高最明显。
采用自制阴离子交换纤维(3-脲基-2-羟基丙基纤维素),对直接耐晒黑染料的静态、动态吸附和解吸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阴离子交换纤维对直接耐晒黑的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吸附反应以液膜扩散为主,反应动力学符合Dunwald-Wagnent液膜扩散公式。随着流速的增加,穿透时间缩短,处理水量减少。用5%的NaOH解吸,解吸率大,解吸速度快。
以明胶作为胶原纤维的替代物,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手段,研究甲基丙烯酸/丙烯醛/蒙脱土(MAA/AL/MMT)纳米复合材料与胶原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丙烯醛/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与胶原纤维的作用,主要是复合材料分子侧链羧基及醛基与胶原纤维侧链氨基间的化学结合,羧基与胶原纤维中的电离氨基形成电价键结合,醛基与胶原纤维氨基生成Schiff碱。而复合材料中的纳米粒子与胶原纤维间并未形成化学结合,纳米粒子的存在仅是提高了聚合物羧基及醛基的反应活性。
阐述了部分皮革制品在市场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标准在执行中遇到的难题,并对相关标准提出了修改建议。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极差分析方法,确定固化块的最优组合为3#试样,即炉渣35%、污泥5%、水泥45%、石膏15%,抗压强度达20.39MPa,完全满足固化块作为建筑材料强度的要求。且固化块毒性浸出浓度(铬)小于0.004mg/L,远远低于国家毒物浸出要求标准(铬1.5mg/L),大大减小了制革污泥对环境带来的二次污染的隐患。从而使得固化/稳定化处理后的制革污泥应用到建筑材料成为可能。
以聚醚醇胺硅油、环氧氯丙烷、磷酸二氢钠为原料,制备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甜菜碱,并进行结构表征。将其与亚硫酸化鱼油、磷酸化蓖麻油复配后进行粒径检测,并用于猪服装革加脂,结果表明:这种加脂剂乳液粒径分布范围为10~1000nm,平均粒径为230.7nm,具有良好助染性,用之加脂后的皮革柔软度、丰满性良好,并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探讨了磺基琥珀酸酯盐类加脂剂在制备过程中发生的顺酐单酯化反应和磺化反应的特点,即在顺酐单酯化阶段反应完全,不需要添加催化剂、阻聚剂和溶剂类分散剂;磺化反应阶段在水相中进行也无需添加溶剂类分散剂,反应较为完全。说明这类加脂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属于典型的清洁生产技术。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醋酸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三元共聚乳液,并用该乳液制备了新型醇溶性化学片。试验结果表明:合成共聚乳液的最佳条件为m(VAc):m(MMA):m(AA)=65:25:10,m(SDS):m(OP-10)=1:2,乳化剂用量为2.5%,引发剂用量为0.8%,温度为80℃。研制出的新型醇溶性化学片邵氏D硬度为48,剥离强度为6N·mm-1,醇溶性可达到43%。
从植物鞣剂、醛鞣剂、金属鞣剂、有机膦鞣剂、纳米鞣剂等方面,对无铬鞣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详细论述了国内外减量化铬鞣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地介绍了减量化铬鞣工艺,展望了减量化铬鞣技术的发展前景。
介绍了合成革的发展概况,综述了合成革在运动鞋、运动服装、高尔夫手套、球革等体育用品上的应用现状,讨论了合成革在体育用品中的应用趋势。
中国制革业可谓命运多舛。先是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国家为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发展,频繁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降低或取消皮革行业出口退税,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被削弱。2008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外市场需求急剧下降,中国的制革企业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在严酷的"寒流"面前,有的企业因体力不支倒下了,也许永远离开了制革的历史舞台;有的企业转产了,和制革说了再见;有的企业暂时停产了,在困难时期选择了"冬眠";还有一部分企业顽强地坚守着"阵地",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在与"寒流"抗争着,因为在他们看来"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的确,谁笑到最后谁就是最大的赢家,所谓"剩者为王",这些坚持下来的企业在金融危机过去后,终能迎来久违的阳光。
人物小传王坤余,男,1955年6月出生,四川广元人,汉族。工学硕士、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背景:皮革化学与工程。研究方向:清洁化制革技术、制革废物资源化利用及皮胶原蛋白的非制革利用。1975-1978年在成都工学院制革专业学习;1978-1993年四川联合大学皮革工程系任教;1993-1998四川联合大学科技开发中心工作;1998年4月至今一直在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任教。1989年12月在成都科技大学皮革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晋升副教授,2002年晋升教授。长期担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制革化学、鞣剂及鞣革理论、清洁化制革技术、胶原蛋白的非制革利用的研究。曾任四川大学生物质工程研究所所长、皮革系副系主任、实验室主任。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浙江省重大科研项目等20余项,荣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优秀教学成果奖励10余项,其中"稀土在制革主鞣中的应用"技术于1992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川嘉Ⅰ型系列猪服装革及生产技术"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效益清洁化制革技术研究与实施"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教改成果"轻化工程专业皮革课程体系改革与教材建设"2001年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适应行业发展、发挥学科优势、培养新型轻化工程人才"2004年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先后协编、参编高等学校"十一五"专业教材及特色教材如:《皮革生产过程分析》、《轻化工清洁生产技术》等4本。现兼任《皮革科学与工程》、《西部皮革》杂志编委、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皮革学会副理事长。
<正>眼前的王清桂,一副典型的两广人士长相,清瘦、黝黑、眼神炯炯、个子不高,有点秃顶,如果不是笑容中透出的青春劲儿,我甚至要称他为师兄了,其实他比我低了好多届。"工作后,头
<正>有道鞋革逢乱世,市井低迷难度日;商贾艰难度寒冬,皆言生存为要事;江山多娇出盛汇,力克艰难展宏志;科技创新谋发展,宏图再展于盛世!
<正>再调出口退税据悉,财政部于6月1日起再次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此次出口退税率上调了两个百分点,由13%提升到15%(见下表),对于目前毛利很低
<正>在过去几个月里,中国制革企业在欧洲原料皮市场大量采购原皮的行为,使本来低迷的原料皮市场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原料皮价格的上扬。进入6月第三周,中国
<正>~~
<正>中国皮革协会组织召开的制革专业委员会年会,由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国家皮革和制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办的"中国皮革业发展论坛",是两项行